一桥架峡谷,天堑变通途。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飞跃南北,横跨马岭河大峡谷,桥面至谷底高183米。
乙巳新年将至,大桥上,“95后”桥隧工夫妻黄一杰、黄琳仍在忙碌地进行养护作业。
被誉为“地球上最美丽疤痕”的马岭河大峡谷地处云贵高原,这里峰丛交错,峭壁耸立。低头望,碧绿的清水河蜿蜒其中;抬头看,清水河大桥跨越峡谷,南昆铁路穿山而来。通车28年,南昆铁路是西南物资出海、山区百姓外出的重要通道,清水河大桥也成为天堑变通途的一架“长虹”。
1月25日,百色工务段兴义桥隧工区作业人员颠簸辗转来到大桥进行养护作业。“我们每月对大桥进行一次全面检查,春运期间列车加密开行,我们检查的次数更多,全力保证列车安全平稳通过。”工班长黄一杰是当天施工负责人,他交代好注意事项后,大家纷纷忙碌起来。
“我下桥了。”黄一杰紧了紧身上的安全带,顺着步梯向桥墩下爬行。下了步梯是一条长10米、宽0.5米的步行板,他掀开步行板,检查底下托架栏杆状况。
“长时间风吹日晒,大桥围栏易生锈,我们要定期除锈涂油。”他将安全带扣在栏杆上,左手紧紧抓着托架,右手拿着打磨机进行打磨。峡谷的风从四面八方吹来,黄一杰眯起眼睛。“高空作业,脚上没有支撑点,地面20分钟就能完成的活儿在桥上要多花几倍时间。”寒冬腊月,不一会儿,他的额头上就流下了汗水。
春运期间车流密集,大约每隔10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驶过。桥面上,担当防护员的黄琳实时盯控列车运行、现场作业情况。
“接到前方车站通知后,我要准确计算列车通过时间,既保证作业安全,又不影响施工效率。”黄琳说。
不一会儿,列车疾驰而过。目送列车远去,黄琳探头看向桥下,拿起对讲机通知丈夫和工友:“列车通过,可以恢复作业。”
黄琳至今仍清晰地记得,第一次上桥时如鼓点般密集的心跳声。“上桥没走几步就差点吓哭了。”回忆刚入路时青涩的自己,黄琳摇头苦笑,话语里却透出一丝甜蜜,“队伍后面有个男生鼓励我,‘别向下看,仰起头往前看,适应了就不害怕了’。”
那个男生便是黄一杰。漫天风声中,黄琳听到了自己心动的声音。
因桥结缘,两个人走到了一起。在黄琳眼中,日常相处的点点滴滴,都在悄然无声述说爱意——
“排查桥隧走得精疲力竭,他会掏出一块巧克力塞给我。”
“有一次出栅栏门太急,我被一根铁丝划出一道长长的血痕,他赶紧抱着我赶去医院。”……
日复一日,两人慢慢成长,小姑娘小伙子变成了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,黄一杰还被提拔为工班长。
365天,他们精心守护大桥,而火车通过清水河大桥的时间仅15秒。